鄉村振興,人才為要。近年來,隆德縣深入推進人才賦能工程,通過聚焦優勢資源、平臺搭建、作用發揮、優質服務四大關鍵環節,精準施策、多維發力,引導各類人才扎根基層、服務“三農”、建設鄉村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。
聚焦優勢資源,建強鄉村振興“主心骨”。隆德縣緊扣“五特五新五優”產業布局,深化校地、院所合作,邀請寧夏大學、寧夏社科院等專家學者實地調研,謀劃建設鄉村振興科技小院。借助閩寧協作與中央定點幫扶契機,引進廈門大學6支產業專家團隊,破解肉牛、菌菇、中藥材等產業發展瓶頸;柔性引進17名醫學專家開展“專家坐診日”“遠程會診”等服務120場次,縣域內就診率達92.6%;迎來17名高素質支教人才,深化東西部教育交流。同時,依托文化資源優勢,建立“非遺傳承人+青年創客”培育基地,開展各類非遺培訓班8期,培育傳承人46人,開發紅色研學、非遺體驗精品線路8條,帶動文旅產值突破8000萬元。
聚焦平臺搭建,壯大鄉村振興“作戰隊”。隆德縣依托各類人才培養計劃,選派3名青年骨干赴外研修、15名一線骨干赴閩侯縣交流學習。深化“雙百四聯”專家人才服務機制和科技特派員制度,組織226名科技特派員、39名“三區”科技人才深入田間地頭,開展技術指導500余次,培育鄉土實用人才420人次,帶動3000余名農戶增收。通過舉辦特色招聘、發布人才信息等方式,暢通人才交流渠道,促成40余人達成就業意向。深化校企合作,5家企業與多所高校建立科技合作關系,引進3支科技創新團隊,落地智算中心項目,激活縣域創新活力。
聚焦作用發揮,涵養鄉村振興“后備軍”。隆德縣認定16個“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”,累計培訓本土人才2300余人次,帶動1200余名群眾就近就業。依托縣職業技術學校等平臺,開展“訂單式”技能培訓349人次,培養“雙師型”教師12人。完成6個中醫閣建設,培育8名中醫適宜技術人才,提供中醫藥診療服務1.2萬人次,實現康養產值20余萬元。同時,下派34名專業技術人才駐鄉鎮分院指導,選派16名醫療骨干赴區內外進修,持續提升基層服務能力。
聚焦優質服務,奏響鄉村振興“大合唱”。隆德縣落實多項人才政策文件,推出人才引進“34條措施”,暢通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“綠色通道”。建立縣級領導干部聯系優秀人才機制,密切與48名各類優秀人才的聯系。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,為14家科技型企業發放“寧科貸”4250萬元、創業擔保貸款1305萬元,下達各類人才服務項目資金130萬元。優化人才服務保障,建設36套高標準人才公寓,解決31名高層次人才住宿問題;為13名引進人才解決配偶擇業、子女入學等難題,全方位解除人才后顧之憂,讓人才安心扎根隆德、建功立業。(隆德縣委宣傳部供稿)